Web3 的虚假繁荣与未来之路
2021年,整个加密圈仿佛掀起了一场复兴狂潮:
“下一代十亿用户即将上链!”成为人人追捧的神圣使命。
浏览器钱包层出不穷,钥匙串上挂满了助记词,行业大会上的PPT不停炫耀钱包安装量,就像当年互联网泡沫时期疯狂追求“流量眼球”一样。
但到了2025年,我们回头看看,钱包数字还在“噼里啪啦”跳动,真正活跃的钱包却成了“鬼城”。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钱包数量“爆炸”,用户却没来?
MetaMask 从2021年5百万月活涨到2100万,乍看像是翻了好几倍。
但细看数据,真正持续使用这些钱包的用户不到7%。大部分钱包就像“空壳”一样,充满好奇和领取空投的心理,真正长期活跃的用户少之又少。
这就好比开了一家咖啡店,门口排着长队,实际上买咖啡的人却不多。热闹是表象,真正的用户黏性才是关键。
用户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 安全感:Visa 的“Click to Pay”减少了91%的欺诈,没有人想记一堆助记词。
- 速度感:美国的实时支付网络支持全天候资金流转,结算瞬间完成。
- 简单感:大部分消费者想要一个App汇聚所有账户,而不是切来切去、操作复杂的区块链界面。
换句话说,用户关心的是“钱到账快不快、安全不安全”,而不是“我的钱包在哪条链上”或者“我的Gas费是多少”。
稳定币:真正的无名英雄
在NFT崩盘、DeFi收益下滑时,稳定币悄悄地完成了价值转移的重塑。2024年,稳定币的链上转账额超过27万亿美元,超过Visa和Mastercard之和。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小店老板根本不在乎USDT在哪条链上,他们只关心钱转得快、价格稳定、周末也能用。稳定币的成功秘诀:技术隐藏在背后,用户感知到的只有顺畅。
让区块链“隐形”——未来才是王道
最新的技术如ERC-4337账户抽象,可以自动帮用户付手续费,提供社交恢复功能,连“gas费”都不再需要用户关心。
像Pump.fun这样的项目,借助嵌入式钱包技术,已经创建了数百万无需助记词的自托管钱包,日活超10万。区块链支付,体验如同穿着风衣的Apple Pay,轻巧无感。
测量成功的新标尺
- 旧指标:钱包数量、链上用户数、TPS(每秒交易数)
- 新指标:每个活跃用户的完成交易次数、用户留存率、到账速度
别再盯着“钱包安装量”点赞了,那只是前门的热闹,后台厨房却在冒烟。
Web3 用户引导的“翻车”,其实是一种“进化”。
当钱包变成“鬼城”,意味着我们必须重新审视用户真正的需求。
链应该隐形,技术应该服务于体验。稳定币的成功告诉我们:用户想要的,是“钱像信息一样流动”,是“支付像聊天一样简单”。
未来的数字世界,才刚刚开始变得真正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