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币上链:稳定币

法币上链:稳定币
Photo by CoinWire Japan / Unsplash

什么是稳定币?

  • 定义:一种与法定货币(如美元、欧元、人民币)挂钩的加密资产,通过全额储备或算法机制保持币值稳定。
  • 主要用途:跨境支付、交易对冲、价值储存、DeFi(去中心化金融)中的流动性基础。

一、全球市场发展背景

规模概览

  • 市值:截止2025年中,全球稳定币总市值超过 2,500 亿美元
  • 交易量:2024 年链上交易额约 27.6 万亿美元,超越 Visa+万事达卡总和。

主流稳定币对比

稳定币 发行方 储备资产类型 合规程度 市场地位
USDT Tether 国债、现金、加密资产 ★★☆☆☆ 市值最大、流通最广
USDC Circle 100% 美元现金与短期国债 ★★★★★ 机构首选,定期审计
DAI MakerDAO 加密资产抵押 ★★☆☆☆ DeFi 生态常用
注:★评级仅为相对合规透明度示意。Circle在2025年6月5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二、全球主要地区监管政策一览

🇺🇸 美国

  • SEC:可能将含收益特征的稳定币视为证券。
  • CFTC:执行反欺诈,曾处罚 Tether 误导声明。
  • 美联储:强调“合成美元”属性,需高质量储备、随时赎回。
  • GENIUS 法案:要求 1:1 储备、实时审计、联邦监管。

🇪🇺 欧盟

  • MiCA 监管条例(2024 实施):
    • EMT(电子货币代币):单币种锚定,需银行水准储备。
    • ART(资产参考代币):多资产锚定,同样需严格合规。

🇯🇵 日本

  • 仅限银行或支付机构发行“数字货币型稳定币”。
  • 信托模式保障用户资金,享存保保护。

🇰🇷 韩国

  • 《数字资产基本法》(2025 拟通过),支持韩元稳定币。
  • 八大银行联合试点,本币主导、金融稳定优先。

🇸🇬 新加坡

  • MAS 框架:高质量储备、1:1 即时赎回。
  • 大额发行需支付服务牌照。

🇴🇲 中东地区

国家 法规要点 实例
阿联酋 持牌、全额储备 "AE Coin" 迪拉姆稳定币
巴林 专门牌照、可有收益 允许合理利率的稳定币

三、香港稳定币市场聚焦

1. 法规制度(2025.8.1 实施)

  • 所有锚定港币的稳定币须向 HKMA 申请牌照。
  • 核心要求
    • 香港注册或认可海外机构。
    • 100% 优质法币准备金
    • 禁止支付利息、必须即时赎回。
    • 定期披露审计报告、满足 AML/KYC。

2. 监管沙盒首批机构

机构 背景 主要业务定位
京东币链 京东×天星银行(小米+富途) 港元稳定币跨境支付
圆币科技 前金管局高管+HashKey/红杉等 全球支付与代币发行
渣打+Animoca+HKT 银行+区块链+通信 多场景试点
注:根据2024年7月18日香港金管局公布的稳定币沙盒首批机构名单

3. 蚂蚁集团动向

  • Ant InternationalAnt Digital 均计划申请牌照。
  • Ant Bank(香港)尚未提交申请。

4. 改革动机与战略

  • 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引入创新支付技术。
  • 推动跨境清算效率:
    • 港元稳定币:降低跨境支付成本。
    • 离岸人民币稳定币: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四、美国 USDT vs USDC 差异简析

特性 USDT USDC
透明度 较低,内部报告为主 高,定期第三方审计
合规级别 较弱,曾遭 CFTC 处罚 强,正在申请信托银行执照
用户群体 零售及去中心化交易所 机构、合规场景
USDC 适合合规要求高的机构客户,USDT 在自由市场和 DeFi 中仍占优势。

五、未来展望

  • 监管趋严与合规化:各国“同业同规”原则将进一步强化。
  • 多元稳定币共存:合规型、市场型、国家型稳定币各取所需。
  • 与主流币互动:稳定币仍为加密市场主要流动桥梁,监管限制或影响兑换效率。
  • 中国数字人民币影响:国内数字人民币推进可能与离岸稳定币形成互补。

Read more

当我不在时:一些预先的回答

当我不在时:一些预先的回答

关于死亡、告别、记忆与放下 Q1:你希望人们如何知道你去世了?你会留下什么样的通知? 我希望这件事由我的家人来通知大家,语气不需要太庄重,尽量轻松、低调一点。死亡虽然是一件大事,但也不必弄得太悲壮。我想在博客上发一个简短的告别帖,也可以同步到社交媒体上,让认识我的人知道。 我没有打算写一篇“生前讣告”,但我知道如果我走了,爱我的人一定会难过。其实,我也希望他们难过一点点,至少说明他们在意我、爱过我。只是别太久别太深,时间终究会带走很多,那是它的仁慈。 Q2:你对自己的“死后事”有什么安排?比如财产、社交账号、博客、作品? 我的博客、作品、文字,死后还是继续公开存在就好,不需要被接手、续命。人都已经走了,文字就当是留下的一点痕迹,能被看见也好,看不见也好,都无妨。 社交账号可以留着,作为一个纪念。也许有人会路过、翻到,也许不会。

By 王圆圆
悉达多:万物一体的觉悟

悉达多:万物一体的觉悟

赫尔曼·黑塞的《悉达多》不仅是一部讲述古印度灵性追寻的小说,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探险。主人公悉达多的生命历程——从婆罗门之子、沙门苦行者,到世俗商人、再到河边的摆渡人——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每个人内心深处对“合一”的渴望与追寻。本篇博文将带你重温这条通往“万物一体”觉悟的道路,分享其中的洞见与启示。 一、抛弃权威:怀疑传统教义的起点 悉达多出生在婆罗门世家,自幼接受严谨的宗教教育,却始终觉得内心空虚。他与好友乔达达一同加入苦行僧行列,用严酷的禁欲与苦修来试图突破自身的局限,却发现再严苛的肉体考验也无法触及灵魂深处的真实。 * 要点:传统教义和苦修只是外在形式,真正的觉醒必须来自内心的质疑与渴望。 * 启示:面对任何既定规则,我们都需要保有怀疑精神。唯有在“为什么”处发问,才可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觉悟之路。 二、名为佛陀,实为指南:个人体验的价值 当悉达多与乔达达共同追随释迦牟尼(乔达摩)时,他们深受佛陀的智慧感染——四圣谛、八正道清晰指明了苦与解脱的真相。然而,悉达多渐渐意识到:再高深的教义也只是“

By 王圆圆
在旋转的镰刀下:服从与恶的深层悖论

在旋转的镰刀下:服从与恶的深层悖论

镰刀之下的沉默 想象一个广场,几十米高的旋转镰刀悬于空中。镰刀来回挥舞,尖锐的弧线划破空气。广场中央,成百上千的人跪着,不敢动弹。因为他们知道,一旦有人率先站起来,头颅就会被那把镰刀无情收割。久而久之,这种恐惧成为默契,服从成为生存策略。 你会站起来吗? 这个隐喻揭示的正是我们在权威、恐惧与道德冲突之间的真实处境:为什么大多数人在面对明显的恶时,会选择服从?为什么明明是“好人”的个体,却能在制度的机器中成为执行残酷命令的一环?这篇文章将带你走进心理学、社会结构与人性的交界,探索服从与恶的深层关系。 一、权威命令与责任转移 1961年,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在耶鲁大学发起了一项著名实验。他让普通人对“学生”实施电击,实验设置中,参与者每次答错题就要提高电压,最终达到“致命”程度。结果出人意料:65%的人在权威人物的鼓励下,居然愿意将电压调到最高,即使听到学生痛苦尖叫。 米尔格拉姆指出,这些人并非出于恶意,而是在权威命令下“转移了责任”。他们说:“我只是照做。

By 王圆圆
新时代中国的制度优化与社会协商:从协商共治到归责透明

新时代中国的制度优化与社会协商:从协商共治到归责透明

摘要 在全球化深刻变革与国内结构调整交织的背景下,中国正进入制度完善与治理创新的关键时期。如何在巩固现有政治框架、确保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推进制度协商、安全转型、司法修复与地方治理四大领域的深层改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治理”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四个维度切入,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与具体案例,提出可操作的制度设计与实施路径。 一、制度协商:多层次参与与议题共商 1.1 宪政协商平台:话题多元、公正公开 * 背景与意义 当前,全国人大是政治协商和立法的重要机构,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同领域的利益诉求和专业声音难以及时汇聚,导致政策出台后出现“水土不服”或“落地难”。引入“议题协商会”机制,能够在立法程序之前,让政策相关方先行对话,提高政策的科学性与可接受度。 * 实施路径 1. 议题选择:由人大常委会设立“年度议题库”,涵盖环保、教育、城乡融合、数字经济等十余个领域,所有议题均公开征集、优先由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和学者提出。

By 王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