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tral 环境报告:其AI大模型的碳排放指标

Mistral 环境报告:其AI大模型的碳排放指标
Photo by Chris LeBoutillier / Unsplash

AI 的成本,远不止电费

随着 ChatGPT、Claude、Gemini 等 AI 工具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一个看似冷门、但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开始引发关注:

这些“聪明”的模型背后,究竟付出了多少环境代价?

近日,Mistral AI 发布了一份关于其大型语言模型(LLM)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的详细报告。他们不仅披露了训练和使用模型的碳排放、水资源消耗和关键金属使用数据,还希望借此为整个行业建立起统一、透明的环境标准。

这不仅是一次企业自省,更是一次推动 AI 可持续发展的行业号召。


一次大模型训练,需要多少“地球资源”?

根据 Mistral 的评估结果,一个 LLM 模型在 18 个月生命周期内,仅训练阶段就会造成:

  • 20.4 吨 CO₂e 温室气体排放
  • 28.1 万升淡水消耗
  • 660 克锑当量的稀有金属资源使用

为了便于理解,这大致相当于一辆汽油车行驶 14 万公里所产生的碳排放,或制造 60 部智能手机所消耗的稀有金属。

这是一笔我们过去在讨论 AI 创新时往往忽视的隐形账单。


单次使用 AI,也不是“零成本”

更令人惊讶的是,哪怕只是一次普通的推理调用,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Mistral 报告称,每次生成一个约 400 个 token 的响应(相当于一段简短回复)会导致:

  • 1.14 克 CO₂e 排放
  • 45 毫升水资源消耗
  • 0.16 毫克稀有金属的间接耗用

如果你每天用 AI 写几封邮件、生成几段文案、一周内频繁调用代码助手——累计起来的资源消耗就会远超你的想象。


真正的“排放大户”:训练,而非使用

报告中提到的一个核心发现是:最主要的环境负担并不在于使用,而是模型的训练阶段

以下是 Mistral 提供的数据分布:

阶段 碳排放占比 水资源占比 材料消耗占比
模型训练 85% 91% 31%
硬件制造 11% 5% 61%
推理调用 4% 4% 8%

换句话说,一个模型的大部分“环境成本”早在它上线使用之前就已经发生。这也是为什么透明公开训练阶段的数据,变得至关重要。


三个关键指标,重塑 AI 行业评价体系

Mistral 提出了三项可推广的关键指标,值得整个行业借鉴:

  1. 训练阶段的总环境影响:衡量模型“出生”所需的地球资源;
  2. 单次推理调用的边际影响:评估日常使用的单位成本;
  3. 推理调用总量与全生命周期影响的比值:衡量训练的“回报率”,即是否物有所值。

这为未来不同模型之间的横向比较提供了可能,也为用户在采购或使用 AI 服务时提供了新的判断维度。


AI 的“可持续性”,不再是附属议题

过去我们讨论 AI,关注的是:

  • 精度能提升多少?
  • 运行速度有多快?
  • 能不能生成一首好诗?

但如今,一个新的问题浮现出来:

它对地球友善吗?

事实上,除了 Mistral,Google、Meta、OpenAI 等也都在逐步公开其模型的能耗数据。而 Mistral 的报告之所以引发行业关注,关键在于其高透明度、完整生命周期评估方法,以及已经获得第三方机构 Resilio 与 Hubblo 的审阅背书。

它不仅是一个个案,更可能成为 未来 AI 环境责任标准的雏形


如何负责任地使用 AI?

虽然个人用户无法左右数据中心的用电结构,但我们可以采取更环保的使用方式,例如:

  • 优先使用那些披露环境数据、优化能耗的 AI 工具;
  • 减少无意义、重复性调用(比如“刷冷笑话”);
  • 用 AI 替代高碳成本的任务,如远程会议、出差简报等。

对于开发者和企业来说,更应该:

  • 提升模型训练和推理的效率;
  • 使用可再生能源数据中心;
  • 主动公开自身的环境影响数据,为行业树立标杆。

AI 很酷,但地球更珍贵

AI 是这个时代最令人兴奋的技术突破之一,但它的存在不能以牺牲地球为代价。Mistral 的这份报告让我们有机会重新思考一个问题:

在追求算力和智能的同时,我们能否也追求一种更可持续、更负责任的技术发展路径?

当 AI 真正成为每个人的日常工具时,它的环境影响,也应该成为公共议题的一部分


📎 参考链接:

Read more

一次意想不到的性能问题排查

一次意想不到的性能问题排查

最近几天遇到了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后端 API 接口响应越来越慢,有时甚至会出现假死状态,完全无法响应请求。唯一的临时解决方案是重启后端服务,但过不了多久问题又会重现。 初期症状: * API 响应时间从几十毫秒逐渐增长到几秒 * 随着服务运行时间增长,性能持续下降 * 最终会进入假死状态,必须重启才能恢复 * 重启后短时间内运行正常,然后重蹈覆辙 排查过程 这种"越跑越慢"的症状让我首先怀疑是内存泄漏或资源未释放。我尝试了多种方向: 1. 优化缓存策略 面对性能问题,第一反应是减少不必要的计算和请求: 后端 Redis 缓存 * 将频繁查询的数据加入 Redis 缓存 * 对热点接口实施缓存层 * 设置合理的缓存过期时间 前端静态资源优化 // 为静态文件添加版本号/随机码,实现持久化缓存 <script src="/app.js?v=a8f3c2d1">

By 王圆圆
理解爱

理解爱

一、童年的禁忌 童年时期,我对"爱"这个字有一种说不清的抗拒。那时候如果喜欢上某个女孩子,我会感到羞耻,仿佛这是一种不该有的情感。我不知道这种感觉从何而来,只是本能地觉得——这样不对。 中学时借宿在邻居家,几个同龄男孩在夜里聊起那些露骨的话题,讨论女人的身体如同讨论一件器物。我坐在黑暗里,心中涌起强烈的抗拒。我觉得女性是神圣的,怎么能被如此低俗地对待,被工具化成谈资和玩物?那一刻,我认定他们是"坏孩子",而我守护着某种更高尚的东西。 大学时代,周围充斥着粗俗的口头禅和随意的恋爱观。有人把恋爱当作满足生理需求的手段,我在心里不屑——这种爱不干净,这不是我理解的爱。 二、理想的碎片 毕业后独自生活,我始终与女孩子保持着某种距离。我心里有个信念:女孩子应该被保护、被关爱。这个信念像一面镜子,让我用特定的方式打量这个世界。 然而,当我真正进入职场,与形形色色的女性共事后,我的理想开始出现裂痕。我发现有些女孩子会利用自己的性别优势,她们结成小团体,排斥异己。

By 王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