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如何重新定义用户体验

最好的设计是让用户感觉拥有了超能力的设计。而在2025年,最强的超能力可能就是速度。

速度如何重新定义用户体验
Photo by jms / Unsplash

在产品设计中,我们总是在讨论功能、用户体验、视觉设计。团队会议上,我们说"需要这个功能"、"界面要更直观"、"转化率还能提升"。但有一个关键要素,我们很少主动提及,却可能是用户体验中最重要的——速度

我们从不要求"快"

想想你最近一次提产品需求的场景。你可能会说需要新功能、更好的设计、更多的数据分析。但你有没有说过"这个产品需要更快"?

我们很少这样要求,因为我们把速度当作理所当然的技术问题。但实际上,速度可能是最重要的产品决策

速度如何改变行为

开发场景中的速度影响

当代码部署从分钟级缩短到秒级时,开发者的发布频率会显著提升。当通义灵码、GitHub Copilot这样的AI代码补全能实时响应时,程序员敢于尝试不熟悉的编程语言。

这不仅仅是效率提升,而是行为模式的根本改变

日常使用中的体感差异

考虑一个简单对比:高铁上的WiFi vs 地面的5G网络。

在高铁上,即使网络"能用",你也只会发几条微信、刷几条微博。腾讯文档半天加载不出来,你就放弃了。但抖音通常还能正常刷——因为字节跳动深知速度的重要性。

慢速网络不只是降低了效率,而是直接改变了你的使用行为

速度的魔法效应

消除认知摩擦

快速的软件感觉像思维的延伸。uTools在你输入完成前就显示正确的应用程序,飞书的秒开体验让团队协作毫无摩擦,支付宝的扫码支付在现金交易繁琐的时代显得不可思议。

没人会明确称赞这些工具的速度,但每个人都觉得它们很神奇

速度背后的产品哲学

速度体现了产品团队的优先级选择。在一个痴迷于"添加功能"而非"精简体验"的世界里,速度成为了对用户最大的尊重。

快速的软件在说:"我们深思熟虑了什么是真正重要的,并且删除了其他一切。"

速度与简洁的关系

快速软件无处可藏

网络请求和依赖关系会通过延迟暴露自己,这种残酷的诚实强制了纪律性。那些在速度上做得很好的公司往往拥有非常专注的产品。

比较一下精简的项目管理工具Notion的加载速度,和传统OA系统金蝶、用友的速度。差异是巨大的。

复杂性的重新分配

为了让用户体验简单快速,往往需要在后台处理复杂性。在微信支付的设计中,团队非常谨慎地只在绝对必要时才在用户流程中增加步骤,这意味着他们必须在后台处理大量复杂性。

张小龙曾经解释过微信如何通过预加载和缓存机制让聊天体验感觉瞬时完成。速度不只是技术成就——它体现了优先级和专注度

速度很有趣

我们喜欢速度还有一个简单原因:它很有趣!我们会测试WPM打字速度,虽然实际收益很小,但就是因为比别人快很有意思。拿到新电脑第一件事就是设置快捷键,确保能达到之前的操作速度。

速度是相对的

AI时代的速度标准

今天很多大模型增强的工作流程比其前AI时代的对应物快得无限倍。让通义千问、文心一言研究6分钟已经比过去需要几天的报告快10000倍了。

但对任何写代码的人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我们距离上一个软件时代习惯的标准还很远。我们专注于能力,而不太专注于性能或体验。我们接受这种笨拙,因为魔法还很新鲜,这没问题!这仍然比人类快得多。

但我们现在用来构建、运行和部署AI应用的工具,距离未来的开发者体验还很遥远。我们还没有开始优化成为优先级的阶段。

未来的优化空间

当我们进入那个阶段时,你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公司优化低延迟、界面设计、连接性和可靠性。这反过来会解锁我们现在甚至还没想到的新能力和用例。

毕竟,最好的软件会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围绕那些感觉像超能力的软件来构建我们的生活

对产品人的启示

在功能同质化的时代,速度可能是最后的差异化优势。下次做产品决策时,不妨问问自己:

  • 这个功能是必需的,还是会拖慢整体体验?
  • 我们能否通过删除某些东西来让核心体验更快?
  • 用户是否会因为这0.5秒的差异而选择我们?

最好的产品不是功能最多的产品,而是让用户感觉拥有超能力的产品。

Read more

一次意想不到的性能问题排查

一次意想不到的性能问题排查

最近几天遇到了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后端 API 接口响应越来越慢,有时甚至会出现假死状态,完全无法响应请求。唯一的临时解决方案是重启后端服务,但过不了多久问题又会重现。 初期症状: * API 响应时间从几十毫秒逐渐增长到几秒 * 随着服务运行时间增长,性能持续下降 * 最终会进入假死状态,必须重启才能恢复 * 重启后短时间内运行正常,然后重蹈覆辙 排查过程 这种"越跑越慢"的症状让我首先怀疑是内存泄漏或资源未释放。我尝试了多种方向: 1. 优化缓存策略 面对性能问题,第一反应是减少不必要的计算和请求: 后端 Redis 缓存 * 将频繁查询的数据加入 Redis 缓存 * 对热点接口实施缓存层 * 设置合理的缓存过期时间 前端静态资源优化 // 为静态文件添加版本号/随机码,实现持久化缓存 <script src="/app.js?v=a8f3c2d1">

By 王圆圆
理解爱

理解爱

一、童年的禁忌 童年时期,我对"爱"这个字有一种说不清的抗拒。那时候如果喜欢上某个女孩子,我会感到羞耻,仿佛这是一种不该有的情感。我不知道这种感觉从何而来,只是本能地觉得——这样不对。 中学时借宿在邻居家,几个同龄男孩在夜里聊起那些露骨的话题,讨论女人的身体如同讨论一件器物。我坐在黑暗里,心中涌起强烈的抗拒。我觉得女性是神圣的,怎么能被如此低俗地对待,被工具化成谈资和玩物?那一刻,我认定他们是"坏孩子",而我守护着某种更高尚的东西。 大学时代,周围充斥着粗俗的口头禅和随意的恋爱观。有人把恋爱当作满足生理需求的手段,我在心里不屑——这种爱不干净,这不是我理解的爱。 二、理想的碎片 毕业后独自生活,我始终与女孩子保持着某种距离。我心里有个信念:女孩子应该被保护、被关爱。这个信念像一面镜子,让我用特定的方式打量这个世界。 然而,当我真正进入职场,与形形色色的女性共事后,我的理想开始出现裂痕。我发现有些女孩子会利用自己的性别优势,她们结成小团体,排斥异己。

By 王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