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如何重新定义用户体验
最好的设计是让用户感觉拥有了超能力的设计。而在2025年,最强的超能力可能就是速度。
在产品设计中,我们总是在讨论功能、用户体验、视觉设计。团队会议上,我们说"需要这个功能"、"界面要更直观"、"转化率还能提升"。但有一个关键要素,我们很少主动提及,却可能是用户体验中最重要的——速度。
我们从不要求"快"
想想你最近一次提产品需求的场景。你可能会说需要新功能、更好的设计、更多的数据分析。但你有没有说过"这个产品需要更快"?
我们很少这样要求,因为我们把速度当作理所当然的技术问题。但实际上,速度可能是最重要的产品决策。
速度如何改变行为
开发场景中的速度影响
当代码部署从分钟级缩短到秒级时,开发者的发布频率会显著提升。当通义灵码、GitHub Copilot这样的AI代码补全能实时响应时,程序员敢于尝试不熟悉的编程语言。
这不仅仅是效率提升,而是行为模式的根本改变。
日常使用中的体感差异
考虑一个简单对比:高铁上的WiFi vs 地面的5G网络。
在高铁上,即使网络"能用",你也只会发几条微信、刷几条微博。腾讯文档半天加载不出来,你就放弃了。但抖音通常还能正常刷——因为字节跳动深知速度的重要性。
慢速网络不只是降低了效率,而是直接改变了你的使用行为。
速度的魔法效应
消除认知摩擦
快速的软件感觉像思维的延伸。uTools在你输入完成前就显示正确的应用程序,飞书的秒开体验让团队协作毫无摩擦,支付宝的扫码支付在现金交易繁琐的时代显得不可思议。
没人会明确称赞这些工具的速度,但每个人都觉得它们很神奇。
速度背后的产品哲学
速度体现了产品团队的优先级选择。在一个痴迷于"添加功能"而非"精简体验"的世界里,速度成为了对用户最大的尊重。
快速的软件在说:"我们深思熟虑了什么是真正重要的,并且删除了其他一切。"
速度与简洁的关系
快速软件无处可藏
网络请求和依赖关系会通过延迟暴露自己,这种残酷的诚实强制了纪律性。那些在速度上做得很好的公司往往拥有非常专注的产品。
比较一下精简的项目管理工具Notion的加载速度,和传统OA系统金蝶、用友的速度。差异是巨大的。
复杂性的重新分配
为了让用户体验简单快速,往往需要在后台处理复杂性。在微信支付的设计中,团队非常谨慎地只在绝对必要时才在用户流程中增加步骤,这意味着他们必须在后台处理大量复杂性。
张小龙曾经解释过微信如何通过预加载和缓存机制让聊天体验感觉瞬时完成。速度不只是技术成就——它体现了优先级和专注度。
速度很有趣
我们喜欢速度还有一个简单原因:它很有趣!我们会测试WPM打字速度,虽然实际收益很小,但就是因为比别人快很有意思。拿到新电脑第一件事就是设置快捷键,确保能达到之前的操作速度。
速度是相对的
AI时代的速度标准
今天很多大模型增强的工作流程比其前AI时代的对应物快得无限倍。让通义千问、文心一言研究6分钟已经比过去需要几天的报告快10000倍了。
但对任何写代码的人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我们距离上一个软件时代习惯的标准还很远。我们专注于能力,而不太专注于性能或体验。我们接受这种笨拙,因为魔法还很新鲜,这没问题!这仍然比人类快得多。
但我们现在用来构建、运行和部署AI应用的工具,距离未来的开发者体验还很遥远。我们还没有开始优化成为优先级的阶段。
未来的优化空间
当我们进入那个阶段时,你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公司优化低延迟、界面设计、连接性和可靠性。这反过来会解锁我们现在甚至还没想到的新能力和用例。
毕竟,最好的软件会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围绕那些感觉像超能力的软件来构建我们的生活。
对产品人的启示
在功能同质化的时代,速度可能是最后的差异化优势。下次做产品决策时,不妨问问自己:
- 这个功能是必需的,还是会拖慢整体体验?
- 我们能否通过删除某些东西来让核心体验更快?
- 用户是否会因为这0.5秒的差异而选择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