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铲子而不是卖房子

开发者买工具,不买平台——因为他们要的是更强的能力,不是更少的选择。

卖铲子而不是卖房子
Photo by Hack Capital / Unsplash

大家都在抢着盖房子

最近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几乎每个技术聚会上,都能遇到几个正在做"开发者平台"的创业者。他们的故事听起来都差不多:

"我们把GraphQL、Lambda、微服务都整合了,开发者不用操心架构,直接用就行。"

听起来很棒,对吧?但现实很残酷——大部分这样的平台都在苦苦挣扎,用户增长缓慢,收入更是少得可怜。

为什么会这样?

根本原因:误解了开发者的需求

问题的核心在于:开发者是创造者,不是消费者。

当你向一个开发者推销"完整解决方案"时,就像对一个厨师说"我给你准备了现成的菜,你直接端上桌就行"。听起来省事,但厨师的价值在于烹饪过程,不是端菜。

开发者也一样。我们:

  • 享受解决问题的过程
  • 对技术选择有强迫症般的执着
  • 需要完全理解和控制我们构建的系统
  • 愿意为更好的工具付费,但拒绝被"保护"

成功者都在卖什么?

看看那些在开发者市场真正赚到钱的公司,他们卖的都是"铲子":

GitHub:更好的代码协作工具

GitHub没有说"我们替你管理项目",而是说"我们让代码协作变得简单"。它增强了开发者的能力,但没有替代开发者的判断。

结果:被微软75亿美元收购。

Stripe:支付领域的瑞士军刀

Stripe专注做好一件事——让接入支付变得简单。它不管你用什么前端框架,不管你的业务逻辑,只是把支付这个复杂的问题变成几行代码。

结果:估值950亿美元。

Docker:让部署不再是噩梦

Docker解决了"在我机器上能跑"这个千古难题。它没有构建完整的部署平台,而是专注解决环境一致性问题。

结果:彻底改变了整个行业的部署方式。

好工具 vs 坏平台:差别在哪里?

好工具 坏平台
理念 "让你做得更好" "让你不用做"
控制权 开发者保持控制 平台控制一切
学习曲线 值得投入时间学习 "零学习成本"(往往是谎言)
扩展性 可以深度定制 只能在框架内使用
价值主张 提升专业能力 降低专业门槛

真正的机会在哪里?

不是所有完整方案都没戏,关键是尊重开发者的专业性

1. 专注解决单一痛点

不要试图解决所有问题,专注把一个问题解决到极致。Figma只做设计协作,Notion只做知识管理,都很成功。

2. 提供强大的可定制性

像VS Code这样,核心简洁,但通过插件系统让开发者可以无限扩展。

3. 减少重复劳动,不减少创造空间

好的工具应该像Copilot那样——帮你写重复代码,但创意和架构决策还是你的。

4. 透明且可控

开发者需要知道工具在背后做什么,需要在必要时能够"打开引擎盖"。

GraphQL的启示

GraphQL生态就是很好的例子。GraphQL本身只是个查询语言,但围绕它出现了无数工具:

  • Apollo:让客户端使用GraphQL更简单
  • Prisma:让数据库映射更简单
  • GraphiQL:让API调试更简单

每个工具都专注解决一个具体问题,没有谁试图"包揽一切"。

给创业者的建议

如果你想在开发者工具市场创业,问自己三个问题:

  1. 我是在帮开发者做得更好,还是在替开发者做决定?
  2. 我的工具是否增强了开发者的专业能力?
  3. 开发者使用我的工具后,是变得更依赖我,还是变得更强大?

如果答案都指向后者,你就是在卖"铲子"。如果是前者,你可能只是在盖另一栋没人想住的房子。

尊重创造者的天性

开发者市场的本质规律很简单:尊重创造者的创造欲望。

我们不是想偷懒,我们是想把精力花在真正有价值的创造上。好的工具让我们跳过重复劳动,专注于解决核心问题。坏的平台试图代替我们思考,这注定会失败。

在每次技术革命中,真正成功的从来不是那些试图"简化一切"的平台,而是那些"让复杂变得可控"的工具。

开发者不买房,只买铲子。而且,我们只买最好的铲子。

Read more

一次意想不到的性能问题排查

一次意想不到的性能问题排查

最近几天遇到了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后端 API 接口响应越来越慢,有时甚至会出现假死状态,完全无法响应请求。唯一的临时解决方案是重启后端服务,但过不了多久问题又会重现。 初期症状: * API 响应时间从几十毫秒逐渐增长到几秒 * 随着服务运行时间增长,性能持续下降 * 最终会进入假死状态,必须重启才能恢复 * 重启后短时间内运行正常,然后重蹈覆辙 排查过程 这种"越跑越慢"的症状让我首先怀疑是内存泄漏或资源未释放。我尝试了多种方向: 1. 优化缓存策略 面对性能问题,第一反应是减少不必要的计算和请求: 后端 Redis 缓存 * 将频繁查询的数据加入 Redis 缓存 * 对热点接口实施缓存层 * 设置合理的缓存过期时间 前端静态资源优化 // 为静态文件添加版本号/随机码,实现持久化缓存 <script src="/app.js?v=a8f3c2d1">

By 王圆圆
理解爱

理解爱

一、童年的禁忌 童年时期,我对"爱"这个字有一种说不清的抗拒。那时候如果喜欢上某个女孩子,我会感到羞耻,仿佛这是一种不该有的情感。我不知道这种感觉从何而来,只是本能地觉得——这样不对。 中学时借宿在邻居家,几个同龄男孩在夜里聊起那些露骨的话题,讨论女人的身体如同讨论一件器物。我坐在黑暗里,心中涌起强烈的抗拒。我觉得女性是神圣的,怎么能被如此低俗地对待,被工具化成谈资和玩物?那一刻,我认定他们是"坏孩子",而我守护着某种更高尚的东西。 大学时代,周围充斥着粗俗的口头禅和随意的恋爱观。有人把恋爱当作满足生理需求的手段,我在心里不屑——这种爱不干净,这不是我理解的爱。 二、理想的碎片 毕业后独自生活,我始终与女孩子保持着某种距离。我心里有个信念:女孩子应该被保护、被关爱。这个信念像一面镜子,让我用特定的方式打量这个世界。 然而,当我真正进入职场,与形形色色的女性共事后,我的理想开始出现裂痕。我发现有些女孩子会利用自己的性别优势,她们结成小团体,排斥异己。

By 王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