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铲子而不是卖房子

开发者买工具,不买平台——因为他们要的是更强的能力,不是更少的选择。

卖铲子而不是卖房子
Photo by Hack Capital / Unsplash

大家都在抢着盖房子

最近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几乎每个技术聚会上,都能遇到几个正在做"开发者平台"的创业者。他们的故事听起来都差不多:

"我们把GraphQL、Lambda、微服务都整合了,开发者不用操心架构,直接用就行。"

听起来很棒,对吧?但现实很残酷——大部分这样的平台都在苦苦挣扎,用户增长缓慢,收入更是少得可怜。

为什么会这样?

根本原因:误解了开发者的需求

问题的核心在于:开发者是创造者,不是消费者。

当你向一个开发者推销"完整解决方案"时,就像对一个厨师说"我给你准备了现成的菜,你直接端上桌就行"。听起来省事,但厨师的价值在于烹饪过程,不是端菜。

开发者也一样。我们:

  • 享受解决问题的过程
  • 对技术选择有强迫症般的执着
  • 需要完全理解和控制我们构建的系统
  • 愿意为更好的工具付费,但拒绝被"保护"

成功者都在卖什么?

看看那些在开发者市场真正赚到钱的公司,他们卖的都是"铲子":

GitHub:更好的代码协作工具

GitHub没有说"我们替你管理项目",而是说"我们让代码协作变得简单"。它增强了开发者的能力,但没有替代开发者的判断。

结果:被微软75亿美元收购。

Stripe:支付领域的瑞士军刀

Stripe专注做好一件事——让接入支付变得简单。它不管你用什么前端框架,不管你的业务逻辑,只是把支付这个复杂的问题变成几行代码。

结果:估值950亿美元。

Docker:让部署不再是噩梦

Docker解决了"在我机器上能跑"这个千古难题。它没有构建完整的部署平台,而是专注解决环境一致性问题。

结果:彻底改变了整个行业的部署方式。

好工具 vs 坏平台:差别在哪里?

好工具 坏平台
理念 "让你做得更好" "让你不用做"
控制权 开发者保持控制 平台控制一切
学习曲线 值得投入时间学习 "零学习成本"(往往是谎言)
扩展性 可以深度定制 只能在框架内使用
价值主张 提升专业能力 降低专业门槛

真正的机会在哪里?

不是所有完整方案都没戏,关键是尊重开发者的专业性

1. 专注解决单一痛点

不要试图解决所有问题,专注把一个问题解决到极致。Figma只做设计协作,Notion只做知识管理,都很成功。

2. 提供强大的可定制性

像VS Code这样,核心简洁,但通过插件系统让开发者可以无限扩展。

3. 减少重复劳动,不减少创造空间

好的工具应该像Copilot那样——帮你写重复代码,但创意和架构决策还是你的。

4. 透明且可控

开发者需要知道工具在背后做什么,需要在必要时能够"打开引擎盖"。

GraphQL的启示

GraphQL生态就是很好的例子。GraphQL本身只是个查询语言,但围绕它出现了无数工具:

  • Apollo:让客户端使用GraphQL更简单
  • Prisma:让数据库映射更简单
  • GraphiQL:让API调试更简单

每个工具都专注解决一个具体问题,没有谁试图"包揽一切"。

给创业者的建议

如果你想在开发者工具市场创业,问自己三个问题:

  1. 我是在帮开发者做得更好,还是在替开发者做决定?
  2. 我的工具是否增强了开发者的专业能力?
  3. 开发者使用我的工具后,是变得更依赖我,还是变得更强大?

如果答案都指向后者,你就是在卖"铲子"。如果是前者,你可能只是在盖另一栋没人想住的房子。

尊重创造者的天性

开发者市场的本质规律很简单:尊重创造者的创造欲望。

我们不是想偷懒,我们是想把精力花在真正有价值的创造上。好的工具让我们跳过重复劳动,专注于解决核心问题。坏的平台试图代替我们思考,这注定会失败。

在每次技术革命中,真正成功的从来不是那些试图"简化一切"的平台,而是那些"让复杂变得可控"的工具。

开发者不买房,只买铲子。而且,我们只买最好的铲子。

Read more

Imagination, Life Is Your Creation

Imagination, Life Is Your Creation

你有多久没有真正疯狂过了? 不是那种计划好的、安全的、社会认可的小冒险,而是那种让你心跳加速、让你忘记时间、让你感觉自己真正活着的疯狂。 我们把自己困在了一个精心构建的笼子里。每天早上七点的闹钟,固定的通勤路线,办公室里的fluorescent灯光,晚上回家刷手机到深夜。我们称之为"生活",但其实这只是存在。 真正的生活需要想象力的参与。需要你突然决定学一门新语言,仅仅因为你喜欢它的声音。需要你在雨夜里走出门,不带伞,就为了感受雨滴打在皮肤上的感觉。需要你给陌生人写一封信,告诉他们你觉得他们的笑容很美。 我们被教育要"现实一点",但现实是什么?现实是我们每天都在做选择,而大部分时候我们选择了最安全、最无聊的那一个。现实是我们拥有创造的能力,却选择了复制。 想象一下,如果你把今天当作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来过,你会做什么?如果你知道明天醒来会失去所有记忆,今晚你想创造什么样的回忆?如果你可以给五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你会写什么? 不要告诉我你没有时间。时间不是用来拥有的,时间是用来燃烧的。不要告诉我你没有钱。创造力不需要资本,它只需要勇气。不要告诉我别人会怎么想。别人的想法不是你的监

By 王圆圆
两种活法

两种活法

如果说西方哲学家像是拿着放大镜研究世界的科学家,那么东方智者更像是闭上眼睛感受生命的诗人。两种截然不同的活法,却都在寻找同一个答案——人应该怎样过好这一生。 当遇到人生困惑时,西方人习惯问"为什么",东方人更愿意问"怎么办"。 西方哲学从古希腊开始就有个特点:爱较真。苏格拉底满大街找人辩论,就是要把每个概念都搞清楚。什么是正义?什么是美?什么是善?一定要给你分析得明明白白。这种精神一直延续到今天——你看那些西方哲学书,密密麻麻的逻辑推理,恨不得用数学公式来证明人生道理。 东方智慧则不同。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真正重要的东西用语言说不清楚。禅宗更直接,一个"悟"字就够了。不要问太多为什么,直接去体验,去感受,答案自然就来了。 面对痛苦和困惑,两种文化给出了完全不同的药方。 西方的办法是分析。弗洛伊德告诉你,童年的创伤影响了你的一生,需要通过心理分析来解决。存在主义说,

By 王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