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GW:让 AI 秒懂你的“中间人”

ArchGW:让 AI 秒懂你的“中间人”

在你要做一个“能听懂人话、自动帮你执行任务”的 AI 应用时,通常需要写一大堆代码来完成这些步骤:

  1. 把用户说的话翻译成机器能懂的指令;
  2. 根据指令选择合适的 AI 模型或后端服务;
  3. 给模型或服务传参、再把结果返回给用户;
  4. 处理越权或危险操作,记录日志、监控性能……

ArchGW 就是专门为这种场景准备的“中间人”。它把上面那一串复杂流程全部打包好了,你只要简单配置,就能立刻使用。


虽然 ArchGW 和像 ChatGPT、Gemini 这样的通用人工智能(LLM)都能理解自然语言,但它们的角色完全不同:

通用 AI 更像是一个“聪明的大脑”,善于回答问题、写文章、做总结;而 ArchGW 是一个“智能调度中心”,负责识别用户的意图、调用合适的模型或系统、并执行具体任务。它不产生内容,而是帮你把 LLM 变成真正能“动手”的智能应用。

👉 比如你说:“帮我把这篇文章发到公司博客上。”

  • ChatGPT 可能会回你:“你可以登录博客后台,把内容粘贴进去。”
  • 而 ArchGW 会识别你的任务是“发布博客”,提取文章标题与内容,自动调用你配置好的 API(比如 Ghost、Notion、WordPress),直接完成发布操作,就像一个自动执行命令的智能助理。

简单说:LLM 负责“想”,ArchGW 负责“做”。


为什么需要 ArchGW?

  • 省心又高效:不用自己从零写意图识别、函数调用、日志监控这些“胶水”代码。
  • 随时切换 AI:想用 OpenAI、Ollama 还是别家的模型,一行配置就搞定,避免被单一厂商锁定。
  • 安全有保障:统一的“Guardrails”规则,自动拦截危险命令,比如“删除所有用户数据”这种操作会被拒绝并提示确认。
  • 性能可观测:自带 OpenTelemetry 和链路追踪,能把每一步请求的耗时、状态码、错误信息都丢到 Jaeger、Signoz、Honeycomb 里,随时排查问题。

核心功能

  1. “听懂”用户的意图
    • 用户:“给我查一下明天北京的天气?”
    • ArchGW:先把这句话丢给内置的小模型,迅速分辨出“这是要查天气”,并且提取出“北京”“明天”这两个关键词。
  2. 自动调用对应服务
    • ArchGW 根据你预先写好的配置,把“北京”“明天”带到天气接口里,一口气把结果拿回来。
    • 你根本不用动代码,只要在配置文件里写好“weather_api 接口地址”就行。
  3. 多轮对话 & 函数调用
    • 用户:“下周一下午三点帮我给 Alice 安排个会议。”
    • ArchGW 会先把“下周一下午三点”解析成具体日期,组装成“创建日历事件”的接口请求,再调用你的日历服务。
    • 完全不用写一行 glue 代码,配置一次后面就自动跑。
  4. 统一监控 & 安全拦截
    • 所有请求——无论是天气查询、建会、下单还是别的操作——都在同一个面板里可视化。
    • 如果检测到“删除所有用户数据”这种敏感请求,按你的规则直接拦截并返回“你确定要这么干吗?”的提示。

典型应用场景

  • 智能客服:一套对话系统同时支撑查订单、改密码、投诉反馈等多种任务,后端接口各不相同,ArchGW 一条龙搞定。
  • 运维自动化“帮我重启一下数据库”“生成今天的流量报告发给我”……对话一出,自动调用相应脚本或 API。
  • SaaS 系统集成:一个聊天入口打通 Slack、Jira、Notion、Salesforce,权限校验和日志记录都由 ArchGW 管。

怎么开始用?

发请求试试
http://localhost:10000/v1/chat/completions 发送:

{"role":"user","content":"明天下午北京天气怎么样?"}

你就能马上拿到结构化的天气数据。

启动网关

archgw build
archgw download-models
archgw up --service archgw --foreground

写配置文件arch_config.yaml

listeners:
  ingress:
    address: 0.0.0.0
    port: 10000

llm_providers:
  - model: openai/gpt-4o
    access_key: $OPENAI_API_KEY

prompt_guards:
  input_guards:
    jailbreak:
      on_exception:
        message: "该操作有风险,请确认权限。"

prompt_targets:
  - name: get_weather
    description: "查询天气"
    parameters:
      - name: location
        required: true
    endpoint:
      name: weather_api
      path: /forecast?city={location}&date={date}

endpoints:
  weather_api:
    endpoint: api.weather.com:443
    protocol: https

安装命令行工具

pip install archgw==0.3.4

小结

  • ArchGW 不仅是个简单的代理,它是 AI 应用里的“智慧中枢”,负责“听懂 → 决策 → 执行 → 监控”整套流程。
  • 从零搭建流程化、可观测又安全的自然语言接口,从此一键搞定。
  • 想让你的团队更专注业务创新,而不是把时间都花在写胶水代码?试试 ArchGW 吧!

🔗 GitHubhttps://github.com/katanemo/archgw
🔗 官网文档https://www.archgw.com/

Read more

当我不在时:一些预先的回答

当我不在时:一些预先的回答

关于死亡、告别、记忆与放下 Q1:你希望人们如何知道你去世了?你会留下什么样的通知? 我希望这件事由我的家人来通知大家,语气不需要太庄重,尽量轻松、低调一点。死亡虽然是一件大事,但也不必弄得太悲壮。我想在博客上发一个简短的告别帖,也可以同步到社交媒体上,让认识我的人知道。 我没有打算写一篇“生前讣告”,但我知道如果我走了,爱我的人一定会难过。其实,我也希望他们难过一点点,至少说明他们在意我、爱过我。只是别太久别太深,时间终究会带走很多,那是它的仁慈。 Q2:你对自己的“死后事”有什么安排?比如财产、社交账号、博客、作品? 我的博客、作品、文字,死后还是继续公开存在就好,不需要被接手、续命。人都已经走了,文字就当是留下的一点痕迹,能被看见也好,看不见也好,都无妨。 社交账号可以留着,作为一个纪念。也许有人会路过、翻到,也许不会。

By 王圆圆
悉达多:万物一体的觉悟

悉达多:万物一体的觉悟

赫尔曼·黑塞的《悉达多》不仅是一部讲述古印度灵性追寻的小说,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探险。主人公悉达多的生命历程——从婆罗门之子、沙门苦行者,到世俗商人、再到河边的摆渡人——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每个人内心深处对“合一”的渴望与追寻。本篇博文将带你重温这条通往“万物一体”觉悟的道路,分享其中的洞见与启示。 一、抛弃权威:怀疑传统教义的起点 悉达多出生在婆罗门世家,自幼接受严谨的宗教教育,却始终觉得内心空虚。他与好友乔达达一同加入苦行僧行列,用严酷的禁欲与苦修来试图突破自身的局限,却发现再严苛的肉体考验也无法触及灵魂深处的真实。 * 要点:传统教义和苦修只是外在形式,真正的觉醒必须来自内心的质疑与渴望。 * 启示:面对任何既定规则,我们都需要保有怀疑精神。唯有在“为什么”处发问,才可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觉悟之路。 二、名为佛陀,实为指南:个人体验的价值 当悉达多与乔达达共同追随释迦牟尼(乔达摩)时,他们深受佛陀的智慧感染——四圣谛、八正道清晰指明了苦与解脱的真相。然而,悉达多渐渐意识到:再高深的教义也只是“

By 王圆圆
在旋转的镰刀下:服从与恶的深层悖论

在旋转的镰刀下:服从与恶的深层悖论

镰刀之下的沉默 想象一个广场,几十米高的旋转镰刀悬于空中。镰刀来回挥舞,尖锐的弧线划破空气。广场中央,成百上千的人跪着,不敢动弹。因为他们知道,一旦有人率先站起来,头颅就会被那把镰刀无情收割。久而久之,这种恐惧成为默契,服从成为生存策略。 你会站起来吗? 这个隐喻揭示的正是我们在权威、恐惧与道德冲突之间的真实处境:为什么大多数人在面对明显的恶时,会选择服从?为什么明明是“好人”的个体,却能在制度的机器中成为执行残酷命令的一环?这篇文章将带你走进心理学、社会结构与人性的交界,探索服从与恶的深层关系。 一、权威命令与责任转移 1961年,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在耶鲁大学发起了一项著名实验。他让普通人对“学生”实施电击,实验设置中,参与者每次答错题就要提高电压,最终达到“致命”程度。结果出人意料:65%的人在权威人物的鼓励下,居然愿意将电压调到最高,即使听到学生痛苦尖叫。 米尔格拉姆指出,这些人并非出于恶意,而是在权威命令下“转移了责任”。他们说:“我只是照做。

By 王圆圆
新时代中国的制度优化与社会协商:从协商共治到归责透明

新时代中国的制度优化与社会协商:从协商共治到归责透明

摘要 在全球化深刻变革与国内结构调整交织的背景下,中国正进入制度完善与治理创新的关键时期。如何在巩固现有政治框架、确保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推进制度协商、安全转型、司法修复与地方治理四大领域的深层改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治理”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四个维度切入,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与具体案例,提出可操作的制度设计与实施路径。 一、制度协商:多层次参与与议题共商 1.1 宪政协商平台:话题多元、公正公开 * 背景与意义 当前,全国人大是政治协商和立法的重要机构,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同领域的利益诉求和专业声音难以及时汇聚,导致政策出台后出现“水土不服”或“落地难”。引入“议题协商会”机制,能够在立法程序之前,让政策相关方先行对话,提高政策的科学性与可接受度。 * 实施路径 1. 议题选择:由人大常委会设立“年度议题库”,涵盖环保、教育、城乡融合、数字经济等十余个领域,所有议题均公开征集、优先由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和学者提出。

By 王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