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不是打扰而是服务

广告不是打扰而是服务
Photo by Joe Yates / Unsplash

现在广告已从被动展示转向主动计算,从粗放刷量转向精准推送。Google、Amazon、Meta 等巨头正在将“信号驱动广告”作为未来方向,以期提升相关性、转化率与用户体验。然而,现实中却充满悖论:算法越精准,广告越无感;曝光越频繁,用户越反感;预算越高,效果越不可控。

这篇文章将系统梳理广告领域当前的困境、优秀实践、理想模型与创新提议,尝试回答一个核心问题:广告能否成为帮助用户高效决策的服务,而不是让人厌烦的中断?


一、广告的信号困局:从精准到困惑

所谓信号驱动(signal-based marketing),指广告平台不再依赖传统 cookie 追踪,而是通过用户行为、搜索意图、兴趣图谱、上下文等“第一方数据”进行推送。例如:

  • Google Ads 基于搜索意图实现“刚需广告”
  • Amazon Ads 利用站内购物数据构建推荐模型
  • TikTok 通过兴趣标签投放沉浸式广告

表面上看,这套系统应当提高“人-物-场”匹配的效率,但用户体验却愈发困惑:

  • 广告商品与搜索毫无关联
  • 已购买商品重复被推送
  • 广告泛滥压缩真实内容空间

这些现象背后反映出:信号过泛、算法黑箱、用户缺位,使广告变得“像服务,但更像打扰”。


二、现行主流广告平台与计费方式简析

平台 优势 痛点
Google Ads 精准意图捕捉 创意缺乏活力,搜索结果广告混淆
Facebook / Instagram 兴趣图谱强、社交原生 数据黑箱、用户反感重复广告
Amazon Ads 转化效率高 广告信号泛化、展示混乱
TikTok Ads 沉浸体验好 广告与内容边界模糊,缺反馈机制
YouTube Ads 视频影响力强 插播广告打断体验,无评分通道

主流计费方式:

  • CPM:按曝光收费,适合品牌推广但转化不可控
  • CPC:按点击收费,但点击≠购买,易被刷量
  • CPA / CPS:按注册/成交计费,归因复杂、成本高
  • CPI:App导向型,安装后留存难评估

三、反常识视角:广告也可以是“用户创造的内容”

我们为何讨厌广告?并非因为它是广告,而是因为它不相关、不中用、不可控。反过来,若广告:

  • 是你当前需求的解决方案
  • 是你喜欢的风格与媒介
  • 是你认同的内容创造者推荐

那么它甚至可以是“优质信息”、“购买建议”或“启发灵感”。

📌 悖论提示:广告不是问题,“不相关的广告”才是问题。

四、理想的广告模式蓝图

✅ 用户出发

  • 明确表达兴趣点:系统不猜测,而是响应
  • 主动开启广告频道,如“我想看母婴产品优惠”
  • 对广告进行反馈:点赞、评分、举报、评论

✅ 上下文驱动

  • 用户搜索“登山鞋”,广告投放户外装备
  • 用户正在夜间阅读健康内容,投放褪黑素产品
  • 用户正在浏览设计类内容,投放字体工具包

✅ 用户控制权增强

  • 广告展示频率与类型可调
  • 广告“忽略”与“永久关闭”可操作
  • 用户评分影响广告展示排名(类知乎/豆瓣)

五、用户参与广告生态:去中心化的新提案

机制 功能 好处
广告点赞/打分 用户评价广告内容 平台优化展示、激励好创意
评论区开放 广告下用户可以讨论与吐槽 增强透明度、用户参与感
用户创造广告内容 品牌鼓励用户投稿广告 激发创意、社交传播
用户打广告排行榜 每周评选“最打动人广告” 让好广告成为内容本身
广告不信任榜 举报评分低的广告 倒逼广告主重视体验

六、国外实践与前沿趋势参考

🌍 Brave Ads

  • 用户看广告可得代币BAT
  • 体现“注意力即价值”逻辑

🌍 Reddit Ads

  • 评论、投票、透明数据
  • 广告被社区共同“筛选”

🧠 AI 创意评分机制(Meta、Google)

  • 对广告创意评分(图像质量、风格、吸引力)
  • 将“创意质量”纳入广告出价拍卖系统中

🔒 隐私保护广告机制(FLoC、Topics API)

  • 弃用cookie,改用兴趣主题群组
  • 用户不可被单独识别,但广告仍精准

七、未来广告的创新计费逻辑建议

模式 说明
CPE(按互动计费) 点赞、评分、收藏等形成“有效参与”
CAC(按注意力块收费) 停留5秒+互动即计为“有效曝光”
信任权重出价 用户评分越高的广告出价越低(鼓励优质内容)
用户分成机制 用户参与广告评分/转发获得积分或权益

八、广告应走向“服务化、用户化、可控化”

广告的未来,不是更聪明的干扰,而是更体贴的建议。

我们需要一种更开放、更尊重用户、也更激励内容创意的广告体系。广告不该是算法投喂的黑箱,而应是人与信息之间的桥梁。

若平台、品牌与用户三者共同构建起“信任、相关、参与”的生态,广告就有可能从“令人烦躁的边角料”,变为“用户主动寻找的信息源”。

Read more

Imagination, Life Is Your Creation

Imagination, Life Is Your Creation

你有多久没有真正疯狂过了? 不是那种计划好的、安全的、社会认可的小冒险,而是那种让你心跳加速、让你忘记时间、让你感觉自己真正活着的疯狂。 我们把自己困在了一个精心构建的笼子里。每天早上七点的闹钟,固定的通勤路线,办公室里的fluorescent灯光,晚上回家刷手机到深夜。我们称之为"生活",但其实这只是存在。 真正的生活需要想象力的参与。需要你突然决定学一门新语言,仅仅因为你喜欢它的声音。需要你在雨夜里走出门,不带伞,就为了感受雨滴打在皮肤上的感觉。需要你给陌生人写一封信,告诉他们你觉得他们的笑容很美。 我们被教育要"现实一点",但现实是什么?现实是我们每天都在做选择,而大部分时候我们选择了最安全、最无聊的那一个。现实是我们拥有创造的能力,却选择了复制。 想象一下,如果你把今天当作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来过,你会做什么?如果你知道明天醒来会失去所有记忆,今晚你想创造什么样的回忆?如果你可以给五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你会写什么? 不要告诉我你没有时间。时间不是用来拥有的,时间是用来燃烧的。不要告诉我你没有钱。创造力不需要资本,它只需要勇气。不要告诉我别人会怎么想。别人的想法不是你的监

By 王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