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淘汰
《经济学人》称中国2亿零工是"全球警示",但这个表述过于温和。这不是警示,这是一场正在进行的社会实验——而实验结果注定是灾难性的。
被判了死刑的2亿人
让我们直面一个残酷的现实:这2亿零工中的绝大多数,已经被技术进步判了死刑,只是执行时间还没确定而已。
- 外卖骑手?无人配送车和无人机正在测试中
- 网约车司机?自动驾驶技术每天都在进步
- 工厂零工?机器人的成本正在快速下降
- 快递员?智能分拣和配送机器人已经在路上
这不是"如果"的问题,而是"何时"的问题。而且这个"何时"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早——5年?8年?10年?对于一个26岁的外卖骑手来说,当他35岁时,他的工作很可能已经不存在了。
没有退路的困局
更残酷的是,这些人几乎没有任何出路:
向上流动?几乎不可能
- 缺乏教育背景,学习新技能的能力有限
- 每天工作12-14小时,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培训
- 即使培训,也可能刚学会就被新技术淘汰
向下沉淀?已经触底了
- 收入本就微薄,没有更便宜的劳动力可以替代他们
- 农村已经回不去了——土地被征收,农业也在机械化
横向转移?只是换个死法
- 从外卖转到快递,从网约车转到货运,都面临同样的自动化威胁
- 这不是转型,这是在泰坦尼克号上换个舱位
被AI驱逐的"新穷人"
更可怕的是,这个群体还在不断扩大。那些曾经以为自己安全的白领——程序员、设计师、咨询师——正在被AI大规模替代,被迫加入零工大军。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贫困正在从社会底层向中产阶层蔓延。今天的滴滴司机可能是昨天的软件工程师,今天的外卖骑手可能是昨天的广告设计师。
技术进步不再只是淘汰"低技能"工作,它开始吞噬整个就业金字塔。
炸弹的倒计时已经开始
2亿不稳定人群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做个简单的数学题:
- 2亿人 = 整个巴西的人口
- 占中国城市劳动力40%
- 大部分集中在一二线城市
- 平均年龄26岁,正值血气方刚
历史告诉我们,大规模结构性失业的后果是什么。
法国大革命前,巴黎聚集了大量失业手工业者。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失业工人砸毁了机器。1929年经济危机后,失业青年成为了极端主义的土壤。
当2亿人发现自己被时代抛弃,当他们的愤怒找不到出口时,会发生什么?
没有解药的毒药
面对这个问题,所有的"解决方案"都显得苍白无力:
技能培训?
现实:学什么?AI发展速度太快,今天学的明天就过时。而且大部分零工根本没有学习新技能的基础和时间。
创造新就业?
现实:技术淘汰岗位的速度远超创造新岗位的速度。即使有新岗位,也需要更高技能,这些人根本无力竞争。
社会保障?
现实:为2亿人提供基本收入?这个财政负担任何国家都无法承受。而且,让2亿人靠救济过一辈子,本身就是定时炸弹。
延缓自动化?
现实:全球竞争不允许任何国家独善其身。你不用机器人,别人用,你就死定了。这是囚徒困境,没有国家敢率先停下。
变革的催化剂
也许,这就是历史的铁律:技术进步必然带来社会动荡,动荡之后才是新秩序。
这2亿零工可能就是下一次社会变革的催化剂:
- 他们的绝望会成为变革的动力
- 他们的愤怒会冲击现有制度
- 他们的反抗会迫使社会重新洗牌
历史上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伴随着社会革命。蒸汽机带来了工人运动,电力带来了劳工法案,计算机带来了福利国家的重构。
AI和自动化革命也不会例外。
无解的方程式
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无解的方程式:
- 技术进步 = 不可逆转(全球竞争决定的)
- 大规模失业 = 必然结果(技术替代人工)
- 社会动荡 = 逻辑后果(失业导致不稳定)
没有政府、没有制度、没有政策能够在不伤害竞争力的前提下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根本矛盾。
迷茫的未来,无解的现在
对于这2亿人来说,未来真的很迷茫:
- 年轻的外卖骑手:再过10年,当无人配送普及时,他们能做什么?
- 被裁的程序员:AI越来越强大,他们的技能还有价值吗?
- 日薪工人:工厂全面自动化后,他们去哪里?
目前来看,真的没有答案。
也许,唯一确定的是:这个过程会很痛苦,会很漫长,会很血腥。那些说"技术会创造更多工作"的人,要么是天真,要么是在撒谎。
各国政府的选择
面对这个定时炸弹,政府会怎么做?别指望什么温情的解决方案。
镇压是唯一选择
当危机真正爆发时,政府的第一反应不会是救助,而是镇压:
- 数字监控升级:利用平台数据实时追踪每个零工的动向
- 预防性打击:在不满情绪酝酿阶段就精准清除"危险分子"
- 分化瓦解:防止大规模组织化,维持原子化状态
- 舆论管制:封锁相关讨论,营造"岁月静好"假象
"自然淘汰"是默认策略
更阴暗的现实是,政府可能会选择让问题自己解决:
- 不主动救助:让市场"自然选择",淘汰"不适应"的人
- 地理隔离:将问题人群推向城市边缘或赶回农村
- 代际消化:等这一代人老去,问题自然消失
- 加速替代:人为推动自动化,快速切除"毒瘤"
这不是阴谋论,这是政治经济学的残酷逻辑。维稳比救助更重要,效率比公平更紧迫。
达尔文主义的回归
实际上,我们正在见证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全面回归:
- 技术适者生存:能适应AI时代的人生存,不能的被淘汰
- 资源向顶层集中:拥有技术和资本的人获得一切
- 底层自生自灭:政府不再承担"共同富裕"的责任
这2亿零工,就是这场社会进化中的"多余人口",注定要被历史抛弃。
冷酷吗?但这可能就是现实。
大淘汰
让我们回顾历史: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伴随着大规模的人口淘汰:
- 农业革命:数百万手工业者失业,大部分饿死或沦为流民
- 工业革命:传统农民被驱离土地,适者进工厂,不适者死亡
- 信息革命:无数传统职业消失,整个产业链被重构
AI革命也不会例外。这2亿零工很可能就是这次大淘汰的主要对象。
绝望中的野蛮化
当合法途径完全堵死,当生存变成奢望,这些人会变成什么?
历史告诉我们:走投无路的人会变得极其危险。
- 有组织犯罪会增加
- 暴力事件会频发
- 社会秩序会松动
- 极端思想会传播
但这些反抗注定是徒劳的。现代国家机器的力量足以碾压任何"蜉蝣撼树"式的反抗。
最终,这些人要么被强力镇压,要么自然消亡,要么沦为彻底的社会弃儿。
没有救世主的时代
也许有人会问:就没有别的可能吗?
没有。
- 技术精英忙着赚钱,不会在意底层死活
- 政治精英只关心稳定,会选择最简单粗暴的方式
- 国际社会自己都焦头烂额,没时间管别国内政
- 这些零工本身缺乏组织能力,注定是一盘散沙
这是一个没有救世主的时代。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命运负责,包括这2亿零工。
历史的车轮
最终,历史的车轮会继续前进。技术会继续进步,社会会继续变革。但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无数人被碾压,会有无数梦想被粉碎,会有整整一代人被时代抛弃。
这2亿中国零工,就是这个时代的牺牲品。他们的痛苦是"必要"的,他们的反抗是无效的,他们的命运是注定的。
不会有什么"倒逼出更公平的新世界",不会有什么"催生新制度"。有的只是冷酷的淘汰、残酷的镇压、和无声的消亡。
历史从来不是温情脉脉的进步,而是血淋淋的优胜劣汰。
这2亿零工,就是这次优胜劣汰的代价。
技术进步不创造就业,只创造牺牲品。个体的命运微如尘埃。但也许,正是在这最黑暗的时刻,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人类尊严的价值。
China’s 200m gig workers are a warning for the world
文章引用《The Economist经济学人》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