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能活800年,该怎么规划你的职业?

如果你能活800年,该怎么规划你的职业?
Photo by Graeme Worsfold / Unsplash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真的发明了延长寿命的技术,你的人生不再是80年,而是800年,甚至更久。
你还会焦虑30岁没升职、35岁转行来不及、40岁不稳定吗?

最近我读到一篇脑洞大开的文章:《The 800,000 Hours Career Guide》,设想了在“超长寿命”社会下,职业生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以下是我读完之后的整理与脑补——不妨也一起来玩玩这个思维实验:


📚 读一辈子书,刚刚好

过去我们总是在算投资回报率:读个博士要7年,值不值得?但如果你能活800年,花几十年深造根本不算什么。

甚至你可以这样安排:

  • 头100年只读书,不赚钱也不焦虑;
  • 每100年换个专业,体验人生不同维度;
  • 建立“个人图书馆星球”,做终身学习的真实写照。

读书变成了你对抗漫长时间的“缓释燃料”。


🌀 中年危机?请排队,时间很长

如果一个人活800年,那“中年危机”可能出现在第200年、第400年,甚至每100年来一次。

怎么办?
提前安排“人生剧本切换”!

比如:

  • 第一个百年做科学家;
  • 第二个百年转行做诗人;
  • 第三个百年开太空旅行公司;
  • 第四个百年去深海冥想、只和章鱼说话。

人类的意义,不再是稳定,而是周期性地刷新自己


⚔️ 管理仇人,是长寿生活的一部分

活得越久,你得罪的人就越多。哪怕你是个和平主义者,时间也会让误会变成积怨。

所以你需要:

  • 每隔200年设个“赦免日”,统一清空恩怨;
  • 做一份“仇恨关系图谱”,定期审查;
  • 开发一个“社交疲劳度计算器”,让自己避免再无意义社交。

别笑,未来 HR 面试时说不定还真会问你:“你现在活了400年,你最大的社交困扰是什么?”


🧭 成为导师的导师,再当导师

时间拉长后,你不仅会成为他人的导师,还会看到你的徒弟再去带徒弟,然后……代代相传。

最终,你变成一个活着的传奇,一个行走的知乎。

所以:

  • 请提前准备自己的“导师管理系统”;
  • 把你的人生经验写成模板(自动回答邮件会很有用);
  • 甚至可以成立一个“人生建议公司”,为年轻人提供“千年智慧订阅服务”。

💡 太优秀会失业,怎么办?

问题来了:活得久、经验多、技能满点的你,谁还敢请你?

解决方案是:

  • 隔一段时间“重启人生”,换个身份从零开始;
  • 故意装作“职场新人”,重新体验打杂的快乐;
  • 给自己设定技能冷却期:比如150年不做AI相关工作,只研究插花。

只有这样,你才能在人类社会中一直保有“参与感”。


✅ 人生不再是马拉松,而是宇宙级漫步

过去我们想“如何在有限生命里做出最大贡献”,现在则是:

如何在无限接近无限的生命里,不让自己疯掉。

在800年的时间里,你不必那么急于找到“天命”,
你可以慢慢试错,慢慢变换方向,甚至慢慢弄明白——你到底是谁。


如果你能活800年,你现在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Read more

一次意想不到的性能问题排查

一次意想不到的性能问题排查

最近几天遇到了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后端 API 接口响应越来越慢,有时甚至会出现假死状态,完全无法响应请求。唯一的临时解决方案是重启后端服务,但过不了多久问题又会重现。 初期症状: * API 响应时间从几十毫秒逐渐增长到几秒 * 随着服务运行时间增长,性能持续下降 * 最终会进入假死状态,必须重启才能恢复 * 重启后短时间内运行正常,然后重蹈覆辙 排查过程 这种"越跑越慢"的症状让我首先怀疑是内存泄漏或资源未释放。我尝试了多种方向: 1. 优化缓存策略 面对性能问题,第一反应是减少不必要的计算和请求: 后端 Redis 缓存 * 将频繁查询的数据加入 Redis 缓存 * 对热点接口实施缓存层 * 设置合理的缓存过期时间 前端静态资源优化 // 为静态文件添加版本号/随机码,实现持久化缓存 <script src="/app.js?v=a8f3c2d1">

By 王圆圆
理解爱

理解爱

一、童年的禁忌 童年时期,我对"爱"这个字有一种说不清的抗拒。那时候如果喜欢上某个女孩子,我会感到羞耻,仿佛这是一种不该有的情感。我不知道这种感觉从何而来,只是本能地觉得——这样不对。 中学时借宿在邻居家,几个同龄男孩在夜里聊起那些露骨的话题,讨论女人的身体如同讨论一件器物。我坐在黑暗里,心中涌起强烈的抗拒。我觉得女性是神圣的,怎么能被如此低俗地对待,被工具化成谈资和玩物?那一刻,我认定他们是"坏孩子",而我守护着某种更高尚的东西。 大学时代,周围充斥着粗俗的口头禅和随意的恋爱观。有人把恋爱当作满足生理需求的手段,我在心里不屑——这种爱不干净,这不是我理解的爱。 二、理想的碎片 毕业后独自生活,我始终与女孩子保持着某种距离。我心里有个信念:女孩子应该被保护、被关爱。这个信念像一面镜子,让我用特定的方式打量这个世界。 然而,当我真正进入职场,与形形色色的女性共事后,我的理想开始出现裂痕。我发现有些女孩子会利用自己的性别优势,她们结成小团体,排斥异己。

By 王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