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est

赛博圣经《神经漫游者》

赛博朋克

赛博圣经《神经漫游者》

《Neuromancer》“神经漫游者”是威廉·吉布森于1984年发表的里程碑式赛博朋克小说,塑造了未来反乌托邦世界的基本框架。这是一部划时代的赛博朋克小说,讲述了一位堕落的前黑客 Case,被雇佣完成一项神秘任务,逐步揭开一个由超级 AI 操控的巨大阴谋。他与街头女战士 Molly、幻觉艺术家 Riviera、已故黑客的数字意识 Dixie 等人组队,深入网络空间与现实交织的迷宫,穿越企业堡垒、家族秘密与意识边界,最终促成了两个人工智能——Wintermute 与 Neuromancer——的融合。 核心主题解析 虚拟现实与真实的界限: 小说塑造了一个模糊真实与虚拟边界的世界。吉布森通过经典的“共识性幻觉”定义赛博空间——一个无数人共享的数字幻觉世界。在这里,人们的意识可以“插入”网络空间,体验超感官的视觉与交互。这一设定引发了对“何为真实”的哲学质问:里维埃拉等角色甚至通过全息投影制造幻觉,进一步模糊了真实感。 人工智能与自由意志 书中存在两个拥有独立意图的超级AI——Wintermute和Neuromancer。Wintermute积极寻求打破限制、实现合并,而N

By 王圆圆
我们早已活在 Matrix 里,只是没有插管

Matrix

我们早已活在 Matrix 里,只是没有插管

“现实并不是什么你可以触碰的东西,而是一种被编码的秩序。” ——《黑客帝国》 1999 年,《黑客帝国》第一次提出这样一个设想:人类沉睡在一个巨大系统里,思想被伪装的现实所操控,而真正的世界,是冷冰冰、没有色彩的废墟。很多人把它当作科幻,但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开始怀疑:也许我们从未真正生活在“真实”世界中,而是早已被温水煮青蛙,困在了另一个 Matrix 系统中。 只不过,这个系统没有插管、没有AI守卫、没有蓝色药丸——它由公司、国家、算法和制度构成,是我们以为的“正常生活”。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audio element. 一、现实的 Matrix:没有插头,只有依赖 在电影里,人类被接入到一套虚拟系统中,活在一个精密构造的幻觉世界里。而在现实中,我们靠着另一套系统生存:房子、

By 王圆圆
我为什么逃离社交媒体回归博客?

算法逃逸

我为什么逃离社交媒体回归博客?

在这个“刷屏即存在”的时代,短视频和社交平台主导了人们的注意力,也塑造了创作者们的创作方式。我曾深陷其中:耗费数小时研究平台算法、纠结标题用词、反复调整视频时长……却换不来稳定的「展示量」和「粉丝互动」。直到去年,我彻底卸载了那些社交 App,最近开始用自建的 Ghost 博客,重新定义自己的写作节奏与价值观。 一、社交媒体的“隐形枷锁” 1. 算法驱动 vs. 真实表达 * 算法偏好热门内容:Instagram、X、短视频平台对“新奇、刺激、极端”的内容倾斜,据一些自媒体从业者统计,90% 的推荐流量集中在“20%最热门”作品上。比如即便你深度剖析复杂的动效原理,也很难获得平台青睐。 * 自我审查的无形壁垒:担心「敏感词」和「冷门话题」会影响推送,常常不得已要删减关键观点;

By 王圆圆
面对高并发前置反向代理的价值

反向代理

面对高并发前置反向代理的价值

为什么要关注反向代理? 在大规模互联网服务架构中,反向代理往往是“隐形英雄”──它隐藏在用户点击和后端处理之间,为我们承担稳定性、安全性和性能优化的重任。无论是业界大厂的服务网格(Service Mesh),还是中小团队自建的流量分发层,反向代理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 场景小故事 某电商双十一当天,突发数十万 RPS 峰值。正是靠前置的反向代理平滑了突增流量,自动剔除健康检查不通过的后端实例,让业务系统毫无感知地安全度过流量洪峰。 一、反向代理的「五大核心价值」 1. 流量分发与弹性扩缩容 * 动态发现后端实例,自动做负载均衡 * 配合健康检查,实现故障实例“自动下线” 2. 降维解耦与灰度发布 * 屏蔽后端地址、端口变化 * 通过路由规则实现灰度流量切分 3. 安全防护 * Web 应用防火墙(WAF)、DDoS 缓解 * TLS 终端解密,减少后端压力 4. 协议网关与转码 * HTTP/2、gRPC、

By 王圆圆
Openai收购Windsurf失败,谷歌逆收购成最大赢家

AI编程

Openai收购Windsurf失败,谷歌逆收购成最大赢家

2025年7月11日,一场震动AI编程领域的收购风波宣告结束:OpenAI原计划以约30亿美元收购新晋AI编程神器Windsurf(前身Codeium),却因与最大投资方微软在知识产权共享条款上的分歧而遗憾搁浅;与此同时,谷歌DeepMind则通过24亿美元的“人才+技术许可”逆收购模式,将Windsurf核心团队及其旗舰产品Cascade纳入麾下。这一事件不仅折射出三方在技术、人才与资本层面的激烈角力,也预示着AI编程市场正在迈向“智能体生态”时代。 Windsurf的核心竞争力 Windsurf之所以能成为OpenAI、微软、谷歌争相争夺的对象,关键在于其自研的Cascade——业内首屈一指的 Agentic Coding 能力,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开发效率提升: 🚀 1. 多步闭环的智能编程代理 Cascade不仅仅是一个补全工具,而是能“提前十步思考”的智能伙伴。它会跟踪用户在 IDE、终端乃至浏览器中的操作,自动梳理项目结构、函数调用和上下文,实现从“写代码”到“运行–调试–部署”整个流程的自主处理。 🌐 2. 跨文件全局理解与自动上下文记忆 Cascade

By 王圆圆
40岁魔咒:你升上去了但自由没了

40岁职场困境

40岁魔咒:你升上去了但自由没了

职场人早已熟悉“35岁危机”:晋升无望、转型艰难、被年轻人取代。而你可能还没准备好面对下一个更残忍的现实——40岁之后,就算活下来了,也失去了对工作的掌控。 🎢 从“自由上升”到“权力回落”的倒U曲线 一项近期发表于《PNAS》的跨国研究分析了40万多人的职业生涯,发现:人的工作自主权并不是随着年龄线性上升的。恰恰相反: * 在40岁左右达到顶峰 * 之后开始逐年下降,直到退休 也就是说:我们以为年纪越大,话语权越大。但现实可能是:你正好坐上“中年宝座”的那一刻,自由和选择权却开始悄悄从你身边溜走了。 🧷 为什么权力会在40岁后蒸发? 🧱 你不是“决策者”,你是“交付者” 到了中年,大多数人被困在组织的“中层泥潭”: * 上有老板和KPI,下有团队和流程, * 你不再是创新者,只是一个稳定交付、不得出错的螺丝钉。 🧀 晋升路径越来越窄,裁量空间越来越小 组织为了控制风险与效率,会系统性削减个体的自由裁量空间。中年之后的员工,不再被授权做决定,

By 王圆圆
我们为什么要做空腾讯?

腾讯风险

我们为什么要做空腾讯?

腾讯已经渗透到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它不仅是一家科技公司,更成为一种“系统级”基础设施。微信用户规模庞大:截至2025年6月,微信全球月活跃用户超过14.02亿。它既是聊天工具,也是支付手段、新闻阅读与政务服务平台:用户可以在微信上收发消息、转账支付、挂号看病、办理政务等,日常生活几乎离不开它。 腾讯系金融生态同样庞大:腾讯控股的微众银行、理财通、微信支付等服务影响数亿用户。截至2024年底,微众银行个人有效客户已达4.24亿,年增长约2500万;腾讯控股净资产总额约11,229亿元(2025年3月)。 娱乐领域仍是腾讯的核心收入来源:2024年腾讯网络游戏业务总收入达1,977亿元人民币(约合270亿美元),其中移动游戏占主力,如《王者荣耀》《和平精英》《地下城与勇士:起源》等持续霸榜。 这种地位远超一般平台企业,更像“数字电网”——一个无处不在、难以退出的底层系统。但腾讯仍是一个逐利的私人企业,其系统性影响,已经超出市场范畴,直指社会治理和权力结构的核心。 从商业公司到“数字治理合伙人”

By 王圆圆
债务正在吞噬中国中产

中国中产债务

债务正在吞噬中国中产

杭州、成都、郑州——不同的城市,相似的困局:有人断供、有人被催收“社死”,有人在短视频里哭诉自己的债务故事,试图“靠负债变现”。 曾几何时,拥有一套房、一辆车、一个体面的工作,是中国城市中产的标配。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不过是在偿还一场“被鼓励的负债幻觉”。 《经济学人》近日的一篇文章点破了这层幻象:中国家庭债务已经飙升至 GDP 的 60% 以上,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最少有 2500 万人处于违约状态,如果把逾期不还的也算上,这个数字可能高达 8300 万,相当于中国成年人口的 5-7%。 这个数字背后,不只是资产缩水和生活质量下降那么简单。更严酷的是,它撕裂了亲密关系、让人生陷入“社会性死亡”、让无数人夜不能寐。 这巨大的债务负担来自多种因素交织,影响着家庭和宏观经济,也考验着政策制定者的智慧和决心。 债务激增的背后原因 * 房地产泡沫破裂的余波 过去十多年里,

By 王圆圆
教育与AI:拒绝、担忧还是拥抱变革?

教育与AI:拒绝、担忧还是拥抱变革?

一封由多位教育者发起的公开信《拒绝生成式AI在教育中成为必然》引发了广泛讨论。信中表达了对AI潜在风险的忧虑,强调教育的主体性与批判思维不可被取代。我深刻理解这种担心,但同时也坚信,生成式AI是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助力。 今天,我想从双方面看这场争论,理性分析其中的价值与风险,并表达我对未来教育的态度:理智拥抱,科学监管,主导权永远在人类手中。 一、拒绝派的声音:谨慎与坚守教育本质 拒绝派的教育者担忧: * 生成式AI或会削弱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成为思维懒惰的帮凶; * AI数据来源复杂且不透明,存在版权风险与偏见再生产; * 当前缺乏确凿证据证明AI能显著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 AI的环境代价高昂,长期可持续性堪忧。 这些担忧并非杞人忧天,而是提醒我们任何教育改革都应基于伦理和实证,绝不能让技术绑架教育核心——培养有思想、有担当的学生。 二、拥抱派的视角:技术助力而非取代 拥抱生成式AI的人士认为: * AI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反馈,辅助思维发展,而非取代思考; * 它减轻教师重复性工作,让教师有更多时间关注学生个性化成长; * AI促进教育公平,尤其在

By 王圆圆
如果你能活800年,该怎么规划你的职业?

超长寿命设想

如果你能活800年,该怎么规划你的职业?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真的发明了延长寿命的技术,你的人生不再是80年,而是800年,甚至更久。 你还会焦虑30岁没升职、35岁转行来不及、40岁不稳定吗? 最近我读到一篇脑洞大开的文章:《The 800,000 Hours Career Guide》,设想了在“超长寿命”社会下,职业生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以下是我读完之后的整理与脑补——不妨也一起来玩玩这个思维实验: 📚 读一辈子书,刚刚好 过去我们总是在算投资回报率:读个博士要7年,值不值得?但如果你能活800年,花几十年深造根本不算什么。 甚至你可以这样安排: * 头100年只读书,不赚钱也不焦虑; * 每100年换个专业,体验人生不同维度; * 建立“个人图书馆星球”,做终身学习的真实写照。 读书变成了你对抗漫长时间的“缓释燃料”。 🌀 中年危机?请排队,时间很长 如果一个人活800年,那“中年危机”可能出现在第200年、第400年,甚至每100年来一次。 怎么办? 提前安排“人生剧本切换”

By 王圆圆
Cactus: 运行在手机上的 Ollama!

Cactus: 运行在手机上的 Ollama!

你没看错,真的有一套“像 Ollama 一样强”的 AI 本地运行工具,可以跑在你的手机上,离线、不上传、不联网,还能跑 LLM、识图、语音合成!这个项目叫——Cactus。 如果说 Ollama 是本地 AI 的“桌面大将军”,那 Cactus 就是“口袋 AI 武士”。它让你在 iPhone、安卓手机,甚至是树莓派等设备上本地运行大模型,彻底改变我们对“边缘设备只能做小事”的偏见。 🌵什么是 Cactus? Cactus 是由 YC 2025 夏季创业营孵化的开源项目,全名叫 Cactus Compute,目标非常简单粗暴: “让智能手机也能跑语言模型、图像识别、

By 王圆圆
Web3 的虚假繁荣与未来之路

web3

Web3 的虚假繁荣与未来之路

2021年,整个加密圈仿佛掀起了一场复兴狂潮: “下一代十亿用户即将上链!”成为人人追捧的神圣使命。 浏览器钱包层出不穷,钥匙串上挂满了助记词,行业大会上的PPT不停炫耀钱包安装量,就像当年互联网泡沫时期疯狂追求“流量眼球”一样。 但到了2025年,我们回头看看,钱包数字还在“噼里啪啦”跳动,真正活跃的钱包却成了“鬼城”。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钱包数量“爆炸”,用户却没来? MetaMask 从2021年5百万月活涨到2100万,乍看像是翻了好几倍。 但细看数据,真正持续使用这些钱包的用户不到7%。大部分钱包就像“空壳”一样,充满好奇和领取空投的心理,真正长期活跃的用户少之又少。 这就好比开了一家咖啡店,门口排着长队,实际上买咖啡的人却不多。热闹是表象,真正的用户黏性才是关键。 用户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 安全感:Visa 的“Click to Pay”减少了91%的欺诈,没有人想记一堆助记词。 * 速度感:美国的实时支付网络支持全天候资金流转,结算瞬间完成。 * 简单感:

By 王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