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意想不到的性能问题排查

一次意想不到的性能问题排查
Photo by K. Mitch Hodge / Unsplash

最近几天遇到了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后端 API 接口响应越来越慢,有时甚至会出现假死状态,完全无法响应请求。唯一的临时解决方案是重启后端服务,但过不了多久问题又会重现。

初期症状:

  • API 响应时间从几十毫秒逐渐增长到几秒
  • 随着服务运行时间增长,性能持续下降
  • 最终会进入假死状态,必须重启才能恢复
  • 重启后短时间内运行正常,然后重蹈覆辙

排查过程

这种"越跑越慢"的症状让我首先怀疑是内存泄漏或资源未释放。我尝试了多种方向:

1. 优化缓存策略

面对性能问题,第一反应是减少不必要的计算和请求:

后端 Redis 缓存

  • 将频繁查询的数据加入 Redis 缓存
  • 对热点接口实施缓存层
  • 设置合理的缓存过期时间

前端静态资源优化

// 为静态文件添加版本号/随机码,实现持久化缓存
<script src="/app.js?v=a8f3c2d1"></script>
<link href="/style.css?v=b9e4d3f2" rel="stylesheet">

多层缓存控制

  • 服务器端:设置了合理的 Cache-Control 响应头
  • CDN 层:配置静态资源缓存策略,减轻源站压力
  • 浏览器端:利用强缓存和协商缓存机制
// 为静态资源添加缓存头
HttpResponse::Ok()
    .insert_header(("Cache-Control", "public, max-age=31536000, immutable"))
    .insert_header(("ETag", resource_hash))
    .body(content)

这些优化确实带来了改善,缓存命中率提高,响应时间减少。但问题依然存在:服务运行一段时间后,即使缓存命中率很高,整体性能还是会持续下降

2. 检查数据库连接

数据库往往是性能问题的常见瓶颈,我进行了全面检查:

连接池优化

  • 检查连接池配置,确认没有连接泄漏
  • 调整连接池大小,平衡并发和资源消耗

索引优化

-- 分析慢查询日志,为高频查询字段添加索引
CREATE INDEX idx_user_id ON downloads(user_id);
CREATE INDEX idx_created_at ON favorites(created_at);
CREATE INDEX idx_composite ON user_points(user_id, last_reset_date);

-- 使用 EXPLAIN 分析查询计划
EXPLAIN ANALYZE SELECT * FROM downloads WHERE user_id = ?;

查询性能监控

  • 监控数据库查询性能,未发现明显慢查询
  • 数据库服务器 CPU、内存资源充足
  • 连接数在正常范围内

索引优化后,相关查询速度确实提升了 30-50%,但整体性能下降的趋势并没有改变。

3. 分析内存使用

  • 观察进程内存占用,增长并不明显
  • 排除了明显的内存泄漏问题

4. 查看系统资源

  • CPU 使用率正常
  • 内存使用正常
  • 磁盘 I/O 出现异常高的写入量 ⚠️

这时我意识到,之前的优化都是"治标",真正的问题可能在其他地方。

真相大白

当我注意到磁盘 I/O 异常时,突然想到了一个被忽视的细节:日志文件

查看日志目录后发现:

  • 单个日志文件在几小时内增长到 几十 MB
  • 每次 API 调用都会产生 多条详细日志
  • 大量的 INFO 级别日志记录了每个操作的细节

问题根源找到了:过度的日志记录导致了严重的 I/O 瓶颈

为什么日志会导致性能问题?

  1. 频繁的磁盘写入:每个请求产生多条日志,高并发下磁盘 I/O 成为瓶颈
  2. 文件系统开销:日志文件过大后,文件系统的写入性能下降
  3. 锁竞争:多线程/协程写入同一日志文件可能产生锁竞争
  4. 缓冲区刷新:大量日志导致频繁的 buffer flush,影响性能

解决方案

临时方案

立即停止日志输出,让服务先稳定运行:

// 临时禁用详细日志
env_logger::Builder::from_default_env()
    .filter_level(log::LevelFilter::Error)
    .init();

效果立竿见影,API 响应恢复正常。

长期优化计划

  1. 调整日志级别
    • 生产环境使用 WARNERROR 级别
    • 只在关键路径记录必要信息
    • 开发环境可保留详细日志
  2. 实施日志轮转
    • 使用 tracing-appenderlog4rs 实现日志轮转
    • 按大小或时间切割日志文件
    • 自动压缩和清理历史日志
  3. 结构化日志
    • 使用 JSON 格式,方便后续分析
    • 减少冗余信息,提高可读性
  4. 集中式日志管理
    • 考虑使用 ELK 或 Loki 等日志系统
    • 将日志收集和分析从应用服务器分离

异步日志写入

// 使用异步日志,避免阻塞主线程
use tracing_subscriber::fmt::writer::MakeWriterExt;

let file_appender = tracing_appender::rolling::daily("/var/log", "app.log");
let (non_blocking, _guard) = tracing_appender::non_blocking(file_appender);

优化日志内容

// 之前:记录所有细节
log::info!("用户 {} 请求了资源 {}, 参数: {:?}", user_id, resource, params);

// 优化后:只记录关键信息
log::debug!("用户 {} 访问资源 {}", user_id, resource);

经验总结

教训

  1. 日志不是免费的:每一行日志都有性能开销
  2. 生产环境要谨慎:INFO 级别在开发时很好,但生产环境可能是灾难
  3. 监控要全面:不要只看 CPU 和内存,磁盘 I/O 同样重要
  4. 从小处着手:有时性能问题的根源可能是最不起眼的地方

最佳实践

  • 分级使用:ERROR 用于错误,WARN 用于警告,INFO 谨慎使用,DEBUG/TRACE 仅限开发
  • 配置化:日志级别应该可以通过配置文件或环境变量调整
  • 定期审查:定期检查日志输出,删除不必要的日志语句
  • 性能测试:压力测试时要关注日志对性能的影响

Rust 日志库推荐

  • tracing:功能强大的结构化日志框架
  • env_logger:简单轻量的日志实现
  • tracing-subscriber:灵活的日志订阅和过滤
  • tracing-appender:支持日志轮转和异步写入

这次经历让我意识到,性能优化不仅仅是算法和架构层面的事情,系统的每个组件都可能成为瓶颈。日志作为调试和监控的重要工具,使用不当反而会拖累系统性能。

在追求可观测性的同时,我们也要平衡性能开销。最好的日志是那些既能提供有价值信息,又不会影响系统性能的日志

Read more

理解爱

理解爱

一、童年的禁忌 童年时期,我对"爱"这个字有一种说不清的抗拒。那时候如果喜欢上某个女孩子,我会感到羞耻,仿佛这是一种不该有的情感。我不知道这种感觉从何而来,只是本能地觉得——这样不对。 中学时借宿在邻居家,几个同龄男孩在夜里聊起那些露骨的话题,讨论女人的身体如同讨论一件器物。我坐在黑暗里,心中涌起强烈的抗拒。我觉得女性是神圣的,怎么能被如此低俗地对待,被工具化成谈资和玩物?那一刻,我认定他们是"坏孩子",而我守护着某种更高尚的东西。 大学时代,周围充斥着粗俗的口头禅和随意的恋爱观。有人把恋爱当作满足生理需求的手段,我在心里不屑——这种爱不干净,这不是我理解的爱。 二、理想的碎片 毕业后独自生活,我始终与女孩子保持着某种距离。我心里有个信念:女孩子应该被保护、被关爱。这个信念像一面镜子,让我用特定的方式打量这个世界。 然而,当我真正进入职场,与形形色色的女性共事后,我的理想开始出现裂痕。我发现有些女孩子会利用自己的性别优势,她们结成小团体,排斥异己。

By 王圆圆
一巴掌的温度

一巴掌的温度

为什么天空是蓝的?为什么东西会掉下来?还有——一巴掌下去,能把你打熟吗?今天,我们就来认真地(一本正经)讨论下这个问题。 有人曾经算过:如果你的手掌能以1667米/秒(约6000公里/小时)的速度拍打一只鸡,它就能被"打熟"。(没飞的情况下) 听起来很科学?但这只是让鸡瞬间升温所需的能量。真正打熟,还得在那个温度保持一段时间。除非你一巴掌把它打得够烫,烫到冷却过程中就能熟完,否则一次拍打根本不够。 想搞清楚这个问题,就得考虑鸡肉怎么散热。任何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会不停向外辐射热量,这叫黑体辐射——白炽灯发光、烧红的玻璃,都是这个道理。要保持温度,就得不断补充散失的能量。 一只普通大小、加热到74°C的整鸡(美国FDA规定的安全食用温度),每秒散发约2000瓦的热量——相当于300支节能灯泡同时开着。 为了方便计算,我们假设:把鸡吊在真空舱里(避免空气带走热量),你和三个朋友穿上宇航服,轮流扇巴掌。 要在几分钟内让鸡保持74°C并打熟,

By 王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