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坚持之道
长久的坚持不应该是压抑和对抗,我想用我对老子思想的理解——适度和柔性,解释帮助我走下去的力量
在Iconpik上,我已经发布了50篇文章。回顾这一过程,我并未刻意设定目标,却惊讶于自己能坚持如此之久。成功的秘诀并非强迫自己迎难而上,而是找到一种与内心节奏和外界环境和谐共存的方式。过度抗拒现实或与外界激烈竞争,往往会耗尽精力和资源,导致事倍功半。受老子《道德经》的启发,我发现“无为”、“适度”和“柔性”的观点让我在写作中保持了持久的动力。
坚持不是对抗
在《道德经》中,坚持并不是通过顽强的意志力或强硬的行动来实现的,而是通过顺应自然规律、保持适度和灵活性来达成目标。他认为,真正的坚持在于与道和谐共存,通过不强求结果、顺应自然的行动方式——来实现长期目标。这种方法强调内在的平衡和外在的适应性,与现代社会中强调竞争的文化形成鲜明对比。
另一个重要概念是“德”,即通过遵循道而培养的内在品德。德行不仅是个人修养的基础,也是实现持久努力的关键。通过适度行事、积累德行和保持柔性,我们可以在面对挑战时保持韧性,从而实现长久的坚持。
适度与德行
《道德经》第59章为长久坚持提供了深刻的指导。
“治人事天,莫若嗇(sè)。夫唯嗇,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chóng)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dǐ),长生久视之道。”
译文:治理人事、侍奉天道,没有比适度更好的。唯有适度,才能早日顺应道;顺应道则能积累厚重的德行;积累厚重的德行,则无事不可成;无事不可成,则无人知其极限;无人知其极限,就可以拥有国家;拥有国家的根本,就可以长久。这是深根固柢、长生久视的道。
这一章强调了适度(“嗇”)的重要性。适度并不是吝啬,而是指在行动中保持克制,避免过度消耗精力或资源。通过适度,我们能够保存精力,维持长期的专注和动力。例如,一个过度劳累的人可能在短期内取得成果,但长期来看容易精疲力竭。而通过适度行事,我们可以在不耗尽自身的情况下持续努力。
此外,这一章还强调了德行的积累。通过遵循道,我们可以培养内在的德行,这种德行成为我们克服挑战的基础。正如老子所说,“重积德则无不克”,德行的积累使我们能够应对任何困难,从而实现持久的成功。这种方法表明,坚持不仅仅是外在的努力,更是内在修养的体现。
柔性与无为
《道德经》第43章进一步阐述了柔性和无为的智慧: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译文:世上最柔软的事物,能驾驭最坚硬的事物;无形之物能进入无隙之地。因此我明白无为的好处。无言的教导,无为的益处,天下少有人能及。
老子以水为喻,说明柔软的事物能够克服最坚硬的障碍。水看似柔弱,却能通过持续的流动和适应性侵蚀坚硬的岩石。这种柔性方法表明,坚持并不需要强硬的对抗,而是通过顺应环境、灵活应对来实现目标。例如,在面对困难时,强硬的对抗可能导致冲突和挫败,而柔性的适应则能找到解决问题的自然路径。
无为是第43章的另一个核心概念。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指不强求结果、顺应自然的行动方式。通过无为,我们可以在不执着于特定结果的情况下持续努力,从而避免因挫折而放弃。例如,一个执着于特定目标的人可能在遇到障碍时感到沮丧,而一个遵循无为原则的人则会接受变化,寻找新的可能性,从而保持长期的坚持。
在当下的应用
老子的哲学虽然源自古代,但其关于长久坚持的智慧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以下是一些将老子思想应用于现代生活的具体方法,以我写博客的经历为例:
工作中的适度
在现代职场或个人创作中,人们常常面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容易导致精疲力竭。我在写作中通过适度来保持长期的生产力。例如,我会合理安排写作时间,定期休息,并专注于自己擅长的主题,而不是追逐热门话题。这种方法让我在创作50篇文章的过程中保持了动力,避免了过度消耗精力。
人际关系中的柔性
人际互动时,柔性是维持和谐与持久联系的关键。通过柔和而非对抗的态度,可以更好地回应对方的反馈。例如,当收到不同的意见时,我选择倾听并调整内容,而不是固执己见。这种柔性方法让我与之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更良性发展。
目标追求中的不强求
在追求写作目标时,无为的原则帮助我保持韧性。写作中,我专注于创作的过程,而非执着于浏览量或评论数。例如,当灵感不足时,我会暂停写作,去寻找新的灵感来源,而不是强迫自己产出内容。这种顺应自然的节奏让我在50篇文章的创作中始终保持热情。
总结
领域 | 原则 | 应用 | 预期效果 |
---|---|---|---|
写作 | 无为 | 顺应灵感写作,避免强迫自己按固定计划创作 | 减少压力,保持创作热情 |
选题 | 适度 | 专注于简单、真实的内容,避免追逐流行趋势 | 长期生产力,内容质量提升 |
挑战 | 柔性 | 灵活调整写作计划,适应灵感或时间的变化 | 克服障碍,持续创作 |
成长 | 积德 | 通过真诚创作和反思,培养内在的写作信念 | 内在力量增强,持久成功 |